進事務所服務五年多來,一直看見台灣產業的轉變,第一年剛進事務所的時候,第一個出差的地方是高雄一家小規模PCB版製造商,爾後第二年去到科技大廠位於深圳的製造基地,第三年再度回到南部跑遍各類中小企業公司。第四年再度回到台北這個商務重鎮繼續服務。
每一年都會聽到企業主管、中下階職員討論到對大陸的競爭優勢,以前從不會想到有一天去大陸當台幹,因為去那邊很辛苦,但是現在卻常常聽到我這一輩的人去大陸「打工」。這一年去大陸的時間變長,工作性質也更深化,當走在上海街頭,都與同事戲稱我們來大陸當打工仔。
或許每天只希望能夠回到家,與妻子吃頓晚飯,看看電視或DVD過玩一天的晚上,但是心情也越來越矛盾。很明顯的每年過去大陸服務客戶發現,以前的大陸職員或下階幹部,慢慢的掛起副理、經理等職位。雖然街道一樣地亂,但是廠區內的大陸主管一年比一年增多。台幹的生存空間也一年比一年縮小。現在去拜訪台幹朋友,很有可能他的主管是大陸人。雖然在台資企業直中,最高階的主管還是台灣人居多,但是很顯然的這個優勢也已經慢慢褪色。
當有機會受招待進入廠區高級餐廳用餐時,一餐可能要價20~45人民幣,以年只會再一餐3~5元的餐廳看到大陸員工,現在的高級餐廳可能一半以上都是陸籍幹部。雖然可能有些人吃飯的聲音有點大聲,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大。
不可否認的,我承認自己有莫名的種族優越感,但是面對同樣層度的年齡層競爭,不免也自己懷疑會不會被陸籍同事淘汰。當參加國際場合的時候,別人會記得劍橋、牛津畢業,現在還會加上北大、清大,但是可能不會知道非台灣台清交的學校,可能連台大可能都不知道。看見香港的同事很努力的與大陸分所同事交杯,但是他們絕不會主動來找台灣分所的同事。
這個就是很現實的問題,大陸就是成長的比我們快,我們的優勢一天比一天減少。如果現在有學弟跟我說要去大陸當台幹,可能會給予他一個忠告 - 「現在的局勢不一樣了,現在我們不要在懷著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。」,25~35歲陸籍幹部的專業能力普遍絕對不會輸台籍幹部,甚至比台籍幹部更加優秀,唯一讓我覺得還有希望的是我們的想法與溝通能力。台灣人是可以溝通的群體,因為他不會想一開始就把你壓下來,也因為我們普遍生活富裕,所以也不會懷有抗爭的心態而失去的為對方著想的出發點。你能找到同時瞭解台灣人與大陸人的想法,並且不時時反駁你的論點的陸籍幹部,普遍還是比較少。這樣似乎台灣人好像還佔有優勢?這我不敢說,至今也仍在尋找我們的出口。
留言列表